全站搜索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联系我们
地 址:中国 浙江 余姚市 中国塑料城F4-115
电 话:86 0574 62532169
联系人:张先生
手 机:13780023546
凯时娱乐 官网
凯时娱乐 官网
80多年这支优美动听的山东民歌唱遍全国
作者:admin 发布于:2024-05-29 06:39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“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,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……”国庆档热映电影《长津湖》中,教会了无数新兵怎么活下来,自己却壮烈牺牲的雷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用颤抖的声音哼起了这首来自故乡的歌谣。这一刻,无数人为之泪目。

  “影片中雷公的原型之一是籍贯山东济南的一级战斗英雄孔庆三,影片将雷公的故乡设定在沂蒙山地区,源于对沂蒙革命老区和沂蒙精神的致敬。”10月10日,电影《长津湖》剧组在微博上,对《长津湖》与沂蒙山的情缘作出温情的阐释。

  临沂市费县白石屋村极为隐蔽和幽静。这个“不起眼”的小山村里却“飞”出了一首不朽的歌曲——《沂蒙山小调》。

  小调,又称小曲、俚曲、时调等,是人们在劳动之余,日常生活中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、娱乐消遣的民歌。《沂蒙山小调》是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。它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。

  1940年6月,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驻在白石屋村一带,为了揭露敌人阴谋和“黄沙会”暴行,校文工团的编审股长李林和团员阮若珊在白石屋村一间团瓢(乱石砌墙、茅草盖顶的圆形草房,当地人称为团瓢)内,连夜共同编写了《反对黄沙会》(《沂蒙山小调》的前身)。《反对黄沙会》共八段歌词,开头的一句就是“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,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。”

  当年8月1日,阮若珊在蒙山根据地庆功会上,首唱了这支歌。这首歌很快在沂蒙根据地流传开来,迅速传遍华北、华东等各大根据地,深受广大军民喜爱。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,作者和广大军民对歌词不断修改,在保留开头两段歌颂沂蒙山秀丽风光唱词的基础上,充实了新的内容。

  1949年在上海出版的民歌集收录了一首《沂蒙小调》,这是已发现的《沂蒙山小调》最早印刷版本。《沂蒙山小调》最初就叫《沂蒙小调》。1953年,山东军区文工团李锐云、李广宗、王印泉在词的后两段注入了时代的内容,形成现在这首《沂蒙山小调》,成为歌颂沂蒙山秀丽风光和沂蒙山人民幸福生活的革命历史歌曲。

  《沂蒙山小调》诞生于齐鲁大地抗战之时,升华于解放战争年代,在新时代传承,简单的旋律背后传颂的是水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。

  当年在沂蒙根据地,从高级干部到普通党员,从高级将领到普通战士,不论身份地位,都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,主动帮群众挑水、砍柴、扫院子,始终和老百姓想在一起,干在一起,群众也把他们当成主心骨、贴心人。“一个锅里摸勺子,一张桌上动筷子,一个山洞躲‘扫荡’,一个战壕打鬼子”,这种血浓于水的党群关系,凝聚起推动革命的磅礴伟力。

  多年以来,在中国的领导下,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唱着《沂蒙山小调》,高举这一文艺宣传武器,战天斗地,坚定革命信仰,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。在这片红色热土上,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,沂蒙六姐妹、沂蒙母亲、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。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,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,20多万人参军参战,10万多革命先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。在根据地,乡乡有红嫂,村村有烈士,“母送儿,妻送郎,最后一子送战场,一口饭,做军粮,一块布,做军装,最后一件破棉袄,盖在担架上。”一寸山河一寸血,一抔热土一抔魂。回忆烽火岁月,沂蒙大地的每一座山、每一条河都流淌着先烈的热血,镌刻着红色的记忆。

  八百里沂蒙八百里歌,80多年来,这支优美动听的山东民歌,不仅传遍全国,远走海外,而且还被歌剧《沂蒙山》、舞剧《沂蒙颂》、京剧《红云岗》、吕剧《补天》,以及电影《南征北战》《沂蒙六姐妹》《平鹰坟》等作为插曲或演绎为主题音乐。莫斯科申奥成功典礼、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、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山东形象片、上合组织2018青岛峰会山东形象宣传片的背景主题音乐都是《沂蒙山小调》。许多人认识沂蒙山,就是从听了这首《沂蒙山小调》开始的,透过悠扬的歌词和曲调,“沂蒙好风光”在人民的心中扎根,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脚注栏目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7 凯时娱乐 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